欢迎您!这里是全国信托产品筛选、查询、预约、认购、售后咨询服务平台!

关注“申前财富”公众号,获取更多优质信托

4000-365-021


4000-265-518

首页 信托产品 政府债 信托公司 公告信息 信托资讯 投资者教育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投资技巧->买信托产品切莫盲目

买信托产品切莫盲目

发布时间:2012-07-23

    股市不争气,金价总起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眼睁睁一个劲儿下滑,为保荷包不缩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将银两投向了一向标榜为“高门槛高收益”的信托市场。今年上半年,集合信托市场无论产品数量还是募资规模都往上蹿了一截儿,成为经济下行时少见的一抹亮色。但是,在迅猛增长的背后,该市场的收益却呈下降趋势,且暗藏着不容小视的风险。


    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上半年,共有65家公司成立了2350款集合信托产品,合计募资4107.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1%、19.58%,环比分别增长3.21%和9.99%。


    信托市场的收益率却不升反降,且越是长期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下降越明显。2年以内期限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还基本保持在8%-10%之间。4年期以上产品已从去年底的最高13%-14%,掉到如今的10%以下。收益率倒挂显示出市场对经济预期的不乐观。同其他市场类似,在宏观经济发展较好时,信托市场的风险被遮掩了起来。现如今宏观经济不景气,“退潮之后,终于可以看到谁在裸泳”,该市场各领域的“庐山真面目”变得清晰起来,投资者也正好可以据此作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房地产信托担忧犹存
    受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房地产领域信托产品成立287款,同比下降92款,环比下降113款。


    其间,房地产“马甲信托”盛行,资金腾挪令人眼花缭乱。尤其2月底3月初,大量房地产信托宣布提前到期,不禁让人警觉。当时房地产销售清淡,资金极度紧缺,地产商还款的资金哪里来?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地产商个个都是腾挪资金的“高手”,他们中有些旗下有多个项目,可以通过A项目融资归还B项目的信托贷款;有些则利用关联企业融资,然后再将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还有些信托公司将投向房地产项目的信托产品包装为房地产基金产品。不管采取哪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都有对投资者欺瞒的嫌疑,也必然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风险。


    细心的投资者还可以发现,一段时期以来,房地产信托“刚性兑付”蔚然成风,信托公司的信托责任因此给架空了,由此带来的隐患不容小觑。由于近段时间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较为紧张,为了快速融得资金,往往会以远高于信托公司支付给投资者收益率的利率进行融资。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定位也因此转化成了“得人之利,代人融资”,信托公司逐渐沦为融资平台。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信托公司由于不能履行受托责任,所以必须用刚性兑付的条件吸引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反过来,由于市场有了刚性兑付的要求,所以信托公司必须收取除信托管理费之外的融资费用,以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刚性兑付前提下,投资者只会关心收益率的高低——而收益率高的项目,往往是资质较差的项目。


    基础设施产品并非高枕无忧
    上半年,共有36家信托公司发行了214款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产品,合计募集资金503.96亿元,较2011年大幅上涨。由于此类产品都有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做担保,加之集合信托的“刚性兑付”文化,多数投资者不分项目优劣,认为凡是这类项目都是低风险项目,甚至是无风险项目。


    令人担忧的是,不仅投资者认为此类项目无风险,甚至有的信托公司也这样认为。但“云南公路投资重组”和“上海城投拖债”等事件揭示出此类项目并非高枕无忧。如果一味寄希望于政府担保,由财政买单,到最后只能是加大了项目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出问题,最终吃亏的还是整个行业。

上一页:信托那些事儿
下一页:大户青睐信托理财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楼市调控冲击房地产信托 专家:面临违约风险
三步教你筛选房地产信托
信托投资的六大误区
信托投资防风险为先
借信托之名误导投资者事件频发 专家支招:向信托公司核实信息
年报泄露信托偏好 根据细分龙头寻找信托产品
产品中心
客服电话
4000-365-021
copyright  ©  2017-2021 沪ICP备20024109号-1 上海申前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莘莘路32号5258